對三十歲以上香港人來説,帝女花應屬他們集體回憶的一部份。但常記得的可能只是最後一幕香夭的「落花滿天蔽月光」那一段。最近看了雛鳳嗚的重演才重温帝女花的整個故事。
為何長平公主和駙馬周世顯會在大婚當天雙雙飲砒霜自殺殉情呢?那背後其實涉及一個政治交易。清帝在清兵入關侵佔了明朝的江山後,為了安撫明朝的遺臣及遺民,想透過為那從死裏逃生的明朝長平公主完婚,來顯明清帝的仁慈。長平公主和駙馬願意接受這安排,是要以此換取明崇幀帝的厚葬及讓明太子得釋放。但為了使清帝不能利用他們,故他們在大婚當晚就共同殉國殉情。
我要說的不是這故事的浪漫,而要説這故事的政治現實。即使如清帝那麼強勢的管治,以強大的兵力去取得了政權,但也不能不以懐柔的手段去嘗試得著民心來鞏固他的政權。看來民意是任何執政者,無論是何等強勢的,或自以為是強勢的,都不能不去得著的。
同樣地,曾蔭權這兩年的的管治,除了是倚靠他由多年公務員工作累積起來的高民望外,其實也真的沒有甚麼實績可恃。因此,高民望就是曾政權所必須要維持的。但高民望並不等同於高認受。
自特區政府推出銷售稅的建議以來,這建議就備受批評。與很多特區政府推出的政策一樣,即使政策本身可能是好政策,但若由一個沒有認受性(即使是高民望)的政府來推出,那也是要面對強大的阻力的。因缺乏認受性,政府不能發揮應有的政治和親力去跨越這些障礙。面對這政治現實,號稱是強勢領導的曾政權,也要為了保著高民望而宣布停止推介銷售稅。那看來銷售稅就是曾蔭權的帝女花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