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星期的文章,我分析了在今輪由政改綠皮書啟動的爭普選運動,群眾運動並不可能是關鍵的力量,如在反二十三條立法的運動中。但請不要誤會我是反對香港人或泛民主派繼續組織大型的遊行和集會去爭普選,我也不是呼籲港人不要去參加這些遊行和集會。我認為保持有一定數量的港人能繼續以和平集會的方式,向特區政府及中央政府表明他們對盡早實行雙普選的渴求及堅持,對爭普選仍是非常重要的。
我想要說的只是即使我們能如在反二十三條立法時那樣有五十萬人上街來支持二零一二年實行雙普選,那也未必能單靠群眾運動就可以如在零三年那樣能達成運動的目標。那麼希望能盡快可以在香港實行雙普選的香港人還有甚麼可以做呢?
最近紥鐡工人經過三十多天的工業行動,中間經歷過談判破裂,雖然最終未能達到他們原先所希望達到的目標,但結果還是能與紥鐡商會就加薪及減工時達成了協議。我們或許可以從紥鐵工潮中得到一些啟示。
第一、紥鐡工人對加薪及減工時的渴求是相當堅定的,即使他們在罷工的日子沒有了收入,但他們還是艱苦地堅持下去。我不說他們並沒有動搖過,而是說他們即使在非常艱難的時候最終仍是能熬過去。就普選的渴求及堅持,我相信泛民主派的朋友應是沒有疑問的,問題只是支持普選的市民實際上對普選還有多強的堅持。因此我說大型爭普選的集會遊行仍是非常重要,因那可顯示市民對盡早實現雙普選的渴求仍是強烈的。
從這可以看到提出訴求的一方,渴求及堅持愈強,能得到所渴想的機會及程度就愈大。這不是在於那能給與甚麼額外的能力,而是對方在計算你會否放棄的可能性時,會因應你的堅持程度來判斷自己那一方又能堅持多久。不過很重要的一點是這只是要達成協議共識的第一步,而不是最後或唯一的一步。
第二、在進行談判時,把自己最希望得到的提出來是理所當然的。故紥鐡工人起先是提出日薪九百五十圓及八小時工作。加薪及減工時是最終的目標,但加薪及減工時的幅度卻是存在彈性的。在爭普選上,能實現得到真正的普選是最終的目標,但如何及何時達到這目標卻是可以有彈性的。
在談判時,「開天殺價」是理所當然,但「落地還錢」卻也是必不可少的策略。若在訴求上不保留彈性,而每每把訴求過於原則化或絕對化,那就可能根本不能爭取到對方也會彈性地作出相應的讓步。這正是泛主派的朋友們所必須深思的,當然困難是在於決定那些原則才是根本的。
第三、罷工實在影響了地盤工程的進度,那使商會一方必要作出一定的妥協。在爭普選上,這可能是泛民主派及支持普選的市民最難達到的一方面。實際上他們能施與對方的壓力並不是直接及即時的。唯有能使對方感到壓力,那才能使談判取得較理想的結果。
第四、工會在這次工潮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最初是由工聯會支持的工會代表工人與商會談判,但因過程中未有諮詢工人的意見而失去了工人的信任,到最終是由職工盟因取得了工人的信任,而替代成為帶領及組合工人的力量。在爭普選上,泛民主派的幾個政黨都會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但他們必須掌握市民的意願,無論是妥協太多或不去妥協,只要是脫離了市民的意願,那都會大大削弱他們的帶領角色。一旦失去了凝聚的核心力量,那亦使一盤散沙的市民更難堅持下去。
要招聚所有支持普選的市民來問他們的意見當然是不可能的,但若政黨能客觀地看一些民調結果,不讓一些並非不可退讓的原則去影響了自己的判斷,並捲入更多支持普選的民間團體共同商討,就市民的意願得出的評估就可能較準確。
第五、在三十多天的工潮中,出現過多次的談判破裂,而雙方亦曾出言批評對方欠缺誠意,但最後雙方還是找著了一個契機,使協議能終於達成。這在爭普選的情況也很相像,雙方亦出現過多劍拔弩張的場面。現在要尋找的就是一個開展談判以能達成協議的契機。
對方的動機誠意到了這了這階段其實並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在考慮以下的因素後,對方所提出的反建議是否可以接受:(一) 自己一方的底線;(二)自己一方能堅持下去的程度;(三) 對方的反建議距離自己一方建議的程度;(四) 估計對方能堅持下去的程度;及(五)估計對方的底線是甚麼。
當雙方都認為對方的建議及反建議已距離自己的理想方案不太遠時,那是開展談判及達成協議的契機就出現了。當然雙方都得接受不能取得自已所希望得到的最想結果。
第六、有人批評政府在這次工潮中扮涳的角色太被動,亦未有充份回應工人的要求。但最終雙方能達成協議,政府的介入仍然是關鍵的。在爭普選上,有人批評特區政府對二零一二年就實行雙普選的建議並不中肯,但我認為這樣的批評對達致普選並沒有積極的作用。在現實的政治下,若特區政府太明顯地傾向二零一二年就實行雙普選,那反而會縮減特區政府在以後的判過程中的遊走空間。
我始終是以善意去相信曾特首是有誠意去解決香港因政改而產生的長期內部紛爭。因此,關鍵是特區政府在綠皮書諮詢期結朿後所提出的揉合方案是否一個雙方都能接受,起碼是作為談判起點的方案。我並不要求曾先生要在鏡頭前做很多動作,但我是期望他在實際的工作上,是能做到他在競選時所許下的承諾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