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香港大學有了不小的轉變。若走到香港大學圖書館外的小廣場,如不太在意,你可能會以為自己到了一所外國大學。你會看見一些外國學生或是唊著咖啡用手提電腦上網,或是三五成群地閒聊著。
在我的課裏,也有不少外國交換生,有來自歐洲、北美洲、澳洲、亞洲、南美洲的學生。但我感到本地學生與他們之間好像是存在著一堵不容易超越的文化差異的牆。
說是本地學生的問題,沒有主動去與國際學生建立關係,可能是對的。但說單純是他們的問題,也不能是對的。這問題必然是雙方面的。但也可能是環境的問題,因為不少本地學生到外國作交換生時,他們卻沒有問題投入外國學生的群體中。
當本地學生在一個他們熟識的環境中生活時,很自然地他們會以自己最舒服的方法來過生活,那就是用自己的母語去與其他本地學生交談。他們可能不太意識到周遭已多了很多國際學生。
有一位國際學生曾對我說,雖然本地學生在見到他欲參與他們之間的交談時,本地學生都會即時「轉台」用英語交談,但他已經感到一種隔膜存在著。可能因這種語言的障礙,令國際學生與本地學生較難混在一起。
香港大學是一個用英語教學的大學,但卻不是一個在英語環境下的大學。要改變這情況,那就可能要把國際學生的數目進一步增加至超過一定的比例,那麼才能把整個香港大學的環境真正的國際化,讓本地學生即使在香港大學也感到如身處外國大學一樣而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
到那時或許國際學生與本地學生之間的文化阻隔就可以拉得近一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