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2日 星期三

香港與內地管治的互動協作

香港和內地因著其本身的歷史、文化、信念、價值、社會、制度、架構、法律、政策、行政等的差異,在管治上所面對的問題亦有所不同。回歸十年,兩地的交往愈益頻繁,關係更形密切;但亦因此,兩地本身的管治情況和問題亦會影響及對方,使兩地在管治上亦更加需要相互配合。但由於不同的管治問題有不同禍源,故兩地在處理不同的管治問題時,協作的方法亦因而有所不同。
以下我將羅列四種在兩地社會互動下所產生的管治問題的模式,並初步探討兩地可如何協作處理相關的管治問題。但除卻這四個模式外,因著兩地互動關係的複雜發展,可能有更多產生管治問題的模式存在或在將來出現,因此兩地亦可能要思考及發展更多的協作處理方法。
第一種模式是內地本身存在管治的問題對香港產生負面影響,使香港亦出現管治問題。典型的例子是內地出現很多不同類型的假貨或劣貨,由食品如假豉油或蘇丹紅鴨蛋,至專業服務如假醫生假文憑等,都可以有假貨劣貨。這在內地構成嚴重的管治問題,因消費市場陷於誠信真空,消費者對所有貨品的質量完全失去信心。
這些假貨和劣貨也有流入香港,對香港亦造成問題,使香港人對內地輸入的貨物的質量也失去信心。香港人更認為香港的官員應負上一定的責任,因他們未能有力把關,致內地的假貨劣貨可以流入香港,使由本是內地的管治問題也變成了香港的管治問題。
香港這一方要解決問題不能單靠自己就可以處理得到,因兩地貨品流動的程度已到達一個程度,單是香港這一方做好把關的工作,也不能防止問題的出現。唯有與內地相關管治部門共同協作,問題才有望解決。更因問題的源頭是在內地一方,故解決方案是以內地管治機構為主導,香港則為輔助。
第二種模式是香港本身存在的管治問題對內地產生負面影響,使內地亦出現管治問題。這種模式的例子可能不多,香港一些商店與旅行社和導遊合謀,把劣貨以半脅迫的方式賣及參加廉價團的內地旅客,或許算是這模式的一個例子。
這問題其實早已存在,香港媒體亦曾多次報導,但只是在中央電視台作出報導及中聯辦副主任李剛提出批評後,香港的旅遊業議會、旅遊發展局、消費者委員會、經濟發展及勞工局、海關及警方各方才加強措施,先後提出方案及作出行動打擊這些商店、限止這些不良的營商手法及回復內地旅客來香港購物的信心。國旅遊局及深圳旅遊局亦有作出相應配合的行動和措施,以保障內地來港旅客的權益。
與第一種模式正好相反,問題的根源是在香港,故主導解決問題的一方是在香港,內地相關部門的行動及措施主要去配合香港的工作。但有趣的是,香港其實是早有能力去處理這問題的,但一直卻沒有以實際的行動去打擊這些商店。這可能是基於香港負責旅遊管治的各方過份迷信自由市場,或是出於他們的短視,致直到中央電視台的報導才有加強打擊的措施和行動。
過去一直是香港的媒體對內地不同的管治問題作出負面的報導,但實際能否影響到內地相關的管治部門去改善其管治是一個疑問。但今次內地媒體對香港的管治問題作出的負面報導,卻可以肯定已經實質影響了香港的管治部門了。這現象孰好孰壞可能見仁見智,但香港的管治部門以後就不能忽略內地媒體對香港管治的報導及影響了。
上述兩種模式都是因一地本身的管治問題而導致另一方也要面對相關問題,致使兩地要共同協作來解決問題。因應著問題的根源地,解決方案很自然是由根源地的管治部門來主導,另一方則去配合。第三種及第四種模式與第一及第二種模式分別之處是管治問題並沒有由問題的根源地流入另一地,只是因兩地的人及貨相互流動,使原先出現問題的一地的管治問題進一步惡化。
第三種模式是香港本身存在管治問題,但因從內地流入的人或貨而使香港的管治問題進一步惡化。典型的例子就是內地孕婦來港產子的問題。因香港本身的居留權法律及管治部門沒有妥善處理問題,如沒有足夠的措施去防止內地孕婦在公立醫院產子後不付費,致使這成為了香港近期比較嚴重的管治問題。
因著自由行的安排,內地居民來港更加方便,那使香港面對的問題嚴重程度進一步惡化,本地孕婦甚至因此不能在香港得到生產的醫療服務。但這問題卻難以要求內地的部門去作很多,因這問題對內地來說並不構成很大的問題,故他們並沒有動機要去作出很多的行動和措施去配合香港的工作。且兩地人與貨能更自由及更大量地流動是涉及兩地整體的利益,故內地的管治部門在這大前提下所能作及所願作的亦有限。香港的一方就只可以靠自己去解決問題了。
第四種模式是第三種模式的相反,是內地本身存在管治問題,但因從香港流入的人或貨而使內地的管治問題進一步惡化。這種例子可能不多,想到的是香港一些青少年近年大量地到內地的場所濫用軟性藥物,這當然會使內地的治安問題惡化。
其實這例子也不可以說不是香港的管治問題,因這也會使香港青少年濫用藥物的情況惡化,亦會影響香港的治安及造成社會問題。但亦是基於兩地人與貨能更自由及更大量地流動的大前提,香港對內地有場所非法售賣軟性藥物的情況及香港青少年北上濫藥所能作的也不多,兩地都只可以看著自各做自己的,協作程度有限。
兩地的管治互動可能真正的問題並不是管治問題是否會由一地傳至另一地,使兩地不會協作面對,而是兩地都不想損害兩地人與貨流動的質與量,而引致一些兩地所面對的管治問題,不能得到有效的協作處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