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2月26日 星期日

基督教的多元傳統

傅士德(Richard Foster)在屬靈傳統禮讚(Streams of Living Water)一書中羅列出基督教六個傳統。它們分別是靜觀的傳統、聖潔的傳統、靈恩的傳統、社會公義的傳統、福音的傳統和道成肉身的傳統。我在這裏並不是要去評論傅士德對每一傳統的描述是否準確或他是否已選取了所有的基督教傳統。重要的是我們不會反對他所描繪的:基督教並非只有單一的信仰模式(包括了重點教義、禮儀、聚會形式、信仰體現的具體方法、經歷神的理解等),而是多元化的。他所描繪的圖畫是基督教的眾多傳統就像不同的溪流滙聚成一條大川。
其實聖經也有相類似的描述。在林前12 章12-14節,保羅就說到基督就是身子,有著很多肢體:「…都從一位聖靈受洗,成了一個身體,飲於一位聖靈。身子原不是一個肢體,乃是許多肢體。」雖然經文是關於不同的屬靈恩賜,但我相信把它引伸到不同的基督教傳統也是適切的。
但我們的問題是這具有多元傳統的基督教,其內部各傳統之間是否如傅士德所盼望把其他傳統視為大川的其他支流或如保羅看是身子的其他肢體呢?大川支流或身子肢體的比喻都是強調傳統之間的互補性。每一傳統都會滋潤它流經的區域,但惟有匯聚成大川後才能成為澎湃的江河。身子的各個肢體各盡其職,使身子可以活起來,但肢體離身子就沒有生命了。每一傳統都有其獨特之處但又都有其不足。惟有結合起來才能全面地領受神的奇妙。
馬太福音記述了在神的家內不同傳統對另一傳統不予包容的態度和耶穌自己如何看待這些不同的傳統。當耶穌在聖殿教訓人的時候,祭司長和民間的長老來質問祂仗著甚麼權柄去教訓人和誰給祂這權柄。(太21:23-27)祭司長代表著重視律法的傳統。他和長老們要來挑戰耶穌的權柄。耶穌的教導和行為至少表面上仍是與他們一樣是信奉同一位神,但卻與他們所作的有很大差異。他們就有點好像現在基督教中的不同傳統看其他的傳統。不錯,我們好像都是信同一位神,但你們所作的卻與我不同。在「我對你必是錯」的前提下,我們都會像祭司長去質疑其他傳統的權柄。你們都不能真正代表神,惟有我們才可以。
但耶穌對祭司長的回應很特別。祂沒有搬出一大堆理據去支持自己才是正統,祭司長所信的反是錯誤。耶穌自己也說過祂來是要成全律法(太:5:17-18)。他對祭司長的批評只是在於他們沒有把律法行出來。(太21:28-32)。
耶穌反而問他們是如何看施洗約翰的權柄。施洗約翰代表著當時有異於主流的另一傳統,重點是人要悔改。耶穌問祭司長約翰的權柄是從天上來還是人間來。耶穌正是要向他們指出問題的核心,約翰所做的雖與他們不同,但權柄也可以從天上來的。只是祭司長認為約翰的權柄只是從人間而來,但又怯於人民的壓力不敢宣之於口。祭司長完全看不到多元傳統的互相包容和補足的可能性。他仍是緊抱著異己者必是敵人的心態。耶穌自己卻是把這包容多元傳統的信念活了出來。
很吊詭地,基督教的不同傳統在看其他的傳統時都會如祭司長般質疑他們的權柄。但在被質疑時,就會自以為自己是耶穌,行使著真正由天上而來的權柄。他們卻忽略了耶穌在回應權柄挑戰時那種包容多元傳統的態度和批評的中心點。
林前13章12節我相信是給了基督教知識論最重要的啟示。經文是:「我們如今彷彿對著鏡子觀看,模糊不清;到那時就要面對面了。我如今所知道的有限,到那時就全知道,如同主知道我一樣。」
每一個傳統都只是看見了神,看見了真理的一個輪廓,是模糊不清的。各個傳統都受其歷史及文化的局限;和神所容讓給他們所能看見的,只能看見真像的一點點。但我們都有一傾向就是要把那模糊不清的輪廓,加上我們自己的想像力把它清楚描繪出來。這不是說我們不應這樣做,這些都是在我們對神的認知最大的限度下,以我們真誠的心去做的。這新添加的未必不是真像的準確猜度,但我們也可能把真像歪曲了。所以問題不是去不去作這猜度,而是我們應怎樣去看所新添加的。更大的困難是我們可能再難以分清那些是原先模糊不清的輪廓,那些是自己新添上的了。
中國人的成語也能把這種現象很生動的描述出來。瞎子摸象的故事就是幾個瞎子去摸大象,有說大象是像一根柱子,因他摸著大象的腳。有說大象是一條繩子,因他摸著大象的尾巴。有說大象是像一條管子,因他摸著大象的鼻子。有說大象是一堵牆,因他摸著大象的肚子。他們跟著就互相指責其他瞎子誤導別人甚或是在說謊。瞎子摸象的問題不是瞎子們所說的大象的形像是甚麼是錯的,而是他們把有限的認知絕對化並推斷為真理的全部。若瞎子們能把所摸到的組合起來,大象既是柱子,也是繩子、管子和牆,那他們一起所掌握到的就離真實更近了。中國的傳統智慧與聖經裏的智慧竟是那麼相近。
因此我們惟有抱著一個我們也不能完全肯定自己是對的態度,去看我們的屬靈傳統,謙卑地但也真誠地實踐我們相信神所囑咐我們去做的,我相信那就行了。
若我們自己所屬的傳統是這樣,那其他的傳統也會是一樣。他們可能也是得著一個模糊不清的輪廓,也添上他們自己以真誠但有限的心所測度真理的描繪。他們與我們不同,不同的可能就是那新添上的,但也可能是原先那模糊輪廓的另一面。我們既不能完全肯定時,為何不能本著「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的」(腓2:3)的心去互相看待。我相信若各個基督教傳統都能以此心為心,我們所組合出來的圖畫是會更接近真像的。這也是傅士德所描繪的那支流匯成大川的美麗壯觀的圖畫。
對教會合一的意義來說,並不是要別人放棄他們的信仰模式或要他們也採納了我們的信仰模式才可以合一;也不是找尋一個最低公分母來達到包容合一。基督教傳統的合一是要每一個傳統都謙卑地承認自己的局限;真誠地把自己所領受的獻出;但也虛心地向其他傳統學習;並以基督的愛把各個傳統連系在一起互相配合,產生屬靈上的協同效應,為神在這世代作見証。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