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7日 星期三

為國民教育止蝕


梁振英終宣布擱置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課程指引,這是指特區政府不會要求學校使用指引,也不會以指引作為教育局視學的依據。若學校要推行國民教育,學校可自由採納認為合適的教學指引和相關教材,而特區政府不會為德育及國民教育科提供任何規定性或官方的課程指引。
       雖然特區政府並沒有撤回指引,但因指引已被擱置,故已對學校不構成規範性的作用,反國民教育科的社會運動雖未完全達到目標,但也可說是達到階段性的成果。特區政府原先提出指引是要強制所有學校把國民教育獨立成科,並要按指引完成最起碼的任務,就是透過此科去提升學生對國家的認同感(不止於認識)。
       但在沒有人所能預見的情況下,反國民教育科的社會運動在香港激起了滔天巨浪,挑起了不少港人尤其是家長們對學生在學校接收到有關中國的資訊的內容及方式是否有「洗腦」成份的戒心。其實在推行指引前,在回歸後的多年,不少學校已在學校裏進行了很多國民教育的教學活動,如在校內升國旗、唱國歌、籌辦回國內學的交流團及其他課堂內、外的活動。過去家長對這些活動的關注是很低的,大都會是信任學校的安排而讓學生參與。
       但在反國民教育科的社會運動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後,不少家長對這些他們以前不太注意的國民教育教學活動,也開始提出疑問。反國民教育科的社會運動更在結朿絕食和佔領政府總部後,把行動模式轉為要「遍地開花」,提醒家長、老師、及舊生們,要把關注的焦點轉到每一所學校內,監察課堂內、外的教學活動是否有「洗腦」成份。
挾著反國民教育在社會中的餘勢,反國民教育科的社會運動更有可能要求特區政府不單要撤回現有指引,更要制定純然以公民教育為框架的新教學指引,以批判思考而非情感認同為主,來處理與國民身份有關的部份。結果可能是特區政府要在各學校推行的國民教育,將會與原先的目標完全背道而馳,不是令學生加強對中國的認同,(若能做到也會間接地加強學生對現在的中國政權的認同),反會令他們對中國現在的政權增強了批判的力度。若特區政府未能做到,那又會惹來另一波的批評和爭議。
       因此,現在梁振英擱置指引,其實是在為國民教育止蝕,因擱置指引並表明不會在以後再制定任何官方的課程指引,那至少可防止反國民教育科的社會運動進一步的要求,脅迫政府去制訂具批判性的國民教育新指引。同時間,梁振英多次強調外界應尊重個別學校的自主及專業判斷,不要干預那些選擇推行國民教育的學校的教學活動。這說法是要讓過去一直都有推行國民教育的學校,那些目的是要提升學生對中國現政權的認同感的國民教育教學活動起碼可繼續下去,而不會在新的形勢下被迫停止或是要改為要有更強的批判成份。
就這一點,擱置指引未必能令家長不去關注學校的教學有否洗腦,因他們已因政府推出指引而有了戒心,但那也是特區政府在此階段所可能做的。以後還要看各方對個別學校的監察能否持續,及民間是否能凝聚到足夠的力量去迫使特區政府推行更具批判性的公民教育去取替現已有散於各科的國民教育。對個別學校來說,除了一些身負政治任務的辦學團體外,校方對在學校內繼續攪一些提升學生對國家認同感的教學活動必會猶疑得多,因只要學校內有一、兩位家長提出異議,都有可能在校內引起軒然大波。因此,不少學校為了避免爭拗都可能會減少這方面的教學活動。
在香港推行國民教育這事情發展至今,特區政府原先的目標肯定不能達成,即使做了上述的止蝕,但因來得太遲,故在未來很大可能是那些本已做到的也可能會失掉,結果是得不償失。這事雖只是關乎國民教育,但卻也可以提醒北京政府和特區政府,在兩地政治文化差異及香港公民社會自主自發之下,任何妄想要以硬銷方式去促使港人「人心回歸」的行動,都很大可能會同樣是得不償失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