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24日 星期日

如何面對多元

人類社會從很早期已是相當多元的。沒有一套世界觀被所有人接受為解釋世界一切的獨一絕對真理。也沒有一套為所有人都接受和遵行的善惡標準。
到了現今的世代,多元更可以說是這世代的表徵。在同一宗教內,對這宗教的信念有多元的詮釋。宗教與宗教之間對那超然的有多元的推想。宗教與世俗之間,有前現代、現代、後現代、甚至是後後現代的理念架構。
多元是一個社會事實,那麼我們應如何面對多元呢?有很多人都會說他們是接受多元的,但那是不是所有接受多元的人對多元的態度都是一樣的呢?以下我將羅列出至少八種面對多元的態度,而這也反映不同的人在多元下,對不屬他所信受的世界觀所包含的絕對真理及善惡標準的其他世界觀、絕對真理(也包括相信沒有任何絕對真理存在的信念)、善惡標準的接納程度。這也可顯明對多元的理解本身也可以是多元的。
第一種態度是對多元持敵視的態度。持這種態度的人只是迫於無奈地接受多元的存在,因他無力去使他所信受的絕對真理被所有人遵從。若他是有這能力的話,他是會把所有其他的絕對真理的信念清除的,以使他所信受的絕對真理能成為獨一的社會標準。因此,他把所有持有其他絕對真理信念的人都視為是他的敵人。
第二種態度基本上是與第一種態度相似,是敵視多元的。分別是這一種態度是會在一個限度下,及在符合他所定的條件下,容忍和不敵視一些相近但不完全相同的絕對真理的信念。但即使他會容忍這些其他的絕對真理,他自己信受的絕對真理仍應是優先的、主導的、真正正確的。
第三種態度是把那有限度的容忍擴展至所有其他的絕對真理的信念。持這態度者不再敵視所有其他的絕對真理而要最終把它們清除,但他仍視其他的絕對真理為其所信受的絕對真理的競爭對手,因此在態度上他對多元還是不友善的。
第四種態度既不敵視多元,也非對多元不友善,而是根本對多元不予理會。雖活在多元的社會,持這態度者會儘量活在那接受他所信受的絕對真理為獨一的真理的群體中,而這群體又會儘量與外間的多元世界保持距離,甚或有一種脫離的傾向。那麼多元對他來說是無關重要而可不予理會的了,因他不需要在生活中面對多元對他所持的信念的衝擊。問題是他能否完全離開多元的影響。若果他所屬的群體不能與其所處的多元社會的關係完全割離,那他會無可避免地要被迫採納上述的三個或者跟著所說的其他態度。
第五種態度對多元是較之前的四種態度相對上是正面的。雖然持這態度者與之前四種態度的持有者一樣是相信有絕對真理的存在,亦認為自己所信受的絕對真理就是那絕對真理,但他不會把自己局限於自己的信念世界中。他是願意與在多元社會中持有其他絕對真理信念的其他人進行對話,了解他們為何會接受那些信念,和他們的信念與自己的信念之間,有甚麼地方是異同的。
進行對話的原因可以有很多個。若對話的目標是要最終把對方改變過來,那其實是第一種態度的一個變種,只是以一種更文明的方式表現出來。若對話是為了知己知彼,防止自己的信念被侵佔,那是第三種或第四種態度的變種,只是以更未雨籌謀的方式表現出來。若對話的目標是好像要明白你的一位鄰居一樣,好讓大家在相處時能更懂得互相尊重,那才是真正屬這一種態度的具體表現方式。
若對話的目標是要從其他的絕對真理信念中尋找可學習更多關於絕對真理的,那就會把面對多元的態度改變為第六種態度。持這態度者與之前五種態度的持有者也是相信有絕對真理的存在,亦很大程度認為自己所信受的絕對真理就是那絕對真理,但與持第五種態度者最大不同之處,是他對自己所理解的絕對真理的絕對性是有一個有限度的保留。他接受自己在理解絕對真理的過程中是有可能出錯的,故他接受自己所信受的絕對真理是可以在持續的真理尋索過程中不斷作出修正。
但另一個重大的分別是不單他認為尋索真理是一個持續的過程,他尋索的範圍也並不局限在其所信受的絕對真理的固有範圍內。他願意並相信透過與其他絕對真理的對話,因著多元信念對他自己所信受的絕對真理的衝擊,能提升自己對絕對真理的認知。更進一步的是他可能甚至相信可以從其他的絕對真理中找到一些真理理念是可以與自己理解的絕對真理整合成更新的絕對真理信念。
第七種態度不再接受這世界是有絕對真理存在,因此對持這態度者,多元根本不是一個問題,是理所當然的。每一個人都是生活在自己的信念世界中,他不會理會其他人的信念是絕對與否,也不理會其他人對多元的態度是甚麼,甚至不理會其他人想甚麼。在這一點上,他與上述持第四種態度者有一些相似的地方,所有人都是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別人都不要來干擾。
第八種態度可以說是從第七種態度演變出來的。持這態度者認為維持多元是非常重要,故那些威脅多元的絕對真理的信念都應該要被邊沿化甚或排除。這是特別針對上述的第一至第三種態度。但很串詭地,持這態度者以多元為據卻可能與上述持第一或第二種態度者一樣,最終是想把多元或是多元中的一些部份清除。
我們可以自我省察,若認為自己是接受多元的話,那究竟自己是屬於上述八種面對多元的態度的那一種呢?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