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17日 星期六

你是誰?

若我問「你是誰」,你會如何回答?很多人可能會回答:「我姓X,名YZ。」其實這並不能告訴我多少關於你。我可能知道你是中國人,因XYZ是中國人姓氏及名字,或因你的姓氏知道一點你的家族歷史,或因你的名字知道你父母對你的期望。你叫作「美麗」,但其他人不一定覺得你美麗;你叫作「振華」,你卻可能早已決定要移民外國。我們的名字其實可能和我們身分証號碼一樣,只是把我們與其他人分別了開來,但卻不能告訴人多少關於「你是誰」。

若我再追問:「除了你是XYZ外,你是誰?」到了這時候,不同人的回應就可能會很不同。有人會回答:「我是一個基督徒。」或回答:「我是我女兒的父親。」或回答:「我是一個律師。」或回答:「我是一個同性戀者。」或回答:「我是一個母親、太太、女兒、家庭主婦、美術愛好者、佛教徒及環保份子。」或有人索性只回答:「我是一個人。」但有多少人在回答時會說「我是一個馬鞍山區居民」或「我是民主派」呢?

當然人們的回應亦會視乎他們在甚麼場合被問這問題。可以想像在見工面試時被問這問題,與在外國旅行時認識一位外國朋友時,回答應會很不一樣。但很奇怪地,在設計議會的選舉制度時,我們卻好像假設了人們在回答「你是誰」這問題時,答案必然是「我是某一地區的居民」或「我是某政黨的支持者。」

這些都是人們多元身分的其中一些,但為何在設計選舉制度時,我們可以假設人們必會這樣回答?我們可能應做一些實証調查,看人們會把那一個身份看為最重要,這資料或能幫助我們設計出一個更合理的選舉制度。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