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15日 星期日

由一二年的特首人選看一七年的特首人選看

最近各方開始為一二年特首人選作出揣測或推介。我也來趁熱鬧,對一二年特首的人選來「指指點點」。我的推測是建基在一些假設。

首先,北京政府對一二年特首人選有決定性作用。北京政府所重視的應不止於一二年的特首人選,更看重的應是一七年的特首人選。主要原因是一七年的特首會是由港人一人一票普選產生,北京政府雖或可對提名有一定影響,但始終有關人選都還是得由港人直接投票產生,故北京屬意的特首人選至少要在港人間有一定程度的支持。但北京政府所能主控的會相對較之前的特首選舉為小,那麼北京也得做額外的功夫去確保她所屬意的人選當選的機會增加。

當然北京政府可透過干預一七年的特首提名機制來把他不喜歡的人選篩選掉,但若北京政府在這方面干預過大,即使當選的是北京政府屬意的人選,那也會損害當選的特首的認受性,不利以後施政,也不符在香港引入普選的特首所希望帶來管治的轉機的願望。

現在特區管治的困難是體制性的,並非換了一個特首就可解決。曾蔭權過去七年的施政正是例証。他在初當選時,民望極高,但由於管治體制上的缺陷,即使他希望行政主導和強政勵治,但結果特區政府的管治還是只能「坐困愁城」。

一二年的特首所面對的管治困難,因香港社會政治形勢的改變,將比過去更嚴峻。因此,即使真的能找到一位既享有高民望也是北京政府所能信任的人來擔任一二年的特首,在接著的五年管治,他的支持度也必會隨著施政的爭議而減弱,正如曾蔭權一樣。那麼,若是由一二年的特首在一七年參與一人一票的普選去爭取連任,他能成功的機會將不會太大。那麼北京在港的影響力在一七年後就會減弱。

按上述的假設,北京政府對一二年及一七年特首人選的部署,我的推想是,一二年的特首應是一位不會在一七年爭取連任的人。那麼這樣的人可能已是呼之欲出了。他的職責其實是要作一個「過渡特首」,為北京政府屬意為一七年特首的人選「掃雷」,令他可有更大機會在一七年的特首普選戰中當選。

其實這還不足夠,要突破現在管治的困局,一七年普選產生的特首的得票率也必須要高。把一七年的特首人選安插在一二年這「過渡特首」的管治團隊中,如任命為主要官員,或是行政會議的成員,若那一任政府的民望必不會高的話,這位一七年的特首人選也會被拖累,令他在參與一七年的特首普選戰時處於不利位置。即使能當選,支持率相信也不會太高。

有一點要注意的是,在一二年立法會將第一次引入全港單一選區的立法會議員,就是新設的由區議員提名,全港選民普選產生的五位區議會功能界別議員。他們的選區與一七年特首的選區近似,是由差不多是全港的選民選出,當選的五人的認受性會是最接近一七年的特首。

換句話說,若是由這五人中的一位來作為一七年普選特首時的人選,那將會幾個好處:一、他已有了在全港進行選舉的經驗,那麼在一七年參與特首普選戰時,就會駕輕就熟了。二、因經過以全港為單一選區的選舉洗禮並能當選,他在香港的知名度及支持度必會有一個不錯的起點。三、他在立法會內可利用非執政的位置,但若又能與執政的「過渡特首」有好的配合,在接著的五年好好利用時機,就可在一七年的特首普選戰中站於一個非常有利的位置,提升當選的機會及最終能得到的支持率。

按著這些推想,北京政府應會安排一位她能信任但又不會在一七年連任的人來出任一二年的特首,並會安排她屬意出戰一七年特首普選的人,可以是超過一位,在一二年當選為那五位新增的區議會功能界別立法會議員。但基於現有的限制,這些人必須是現任區議員,那即是說他們必須參與今年的區議會選舉先成為或連任為區議員。

心同此理,泛民主派或其他黨派的人,若要參與一七年的特首普選戰,他們的第一步就是在今年先成為區議員,再在一二年成為那五位議員之一,並在未來五年繼續建立全港的知名度及支持度。在一六年任期結朿時,他們也不用再爭取連任為立法會議員,而是開始部署在一七年舉行的特首普選戰。

我這些想法純是建基在一些假設及理性的計算上,各位也不妨看這為一篇為遊戲文章。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