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4日 星期六

中國宗教與憲政系列2:現代化與中國的宗教發展

中國共產政權進行現代化至今已取得重大成果。這裏現代化主要是指經濟發展。中國經濟發展所採取的方向就是市場化。因進行現代化,中國社會亦因而產生了巨大的轉變;宗教作為社會的一部份亦因而在市場化下產生了相對應的變化。基督教家庭教會,因著其本身的內、外因素,亦對市場化所產生的社會影響有其獨特的回應。這些轉變或是促使守望教會這類基督教家庭教會與中國共產政權出現矛盾的深層次原因。

由現代化所帶來的市場化,對社會結構一個最重要的影響就是加速了城市化。因城市的機會較農村多,大量人口由農村走向城市。由於來自農村的人口,與原先與他們有著密切關係的人際網絡切離了,但因著城市的特質及經濟活動的性質,使他們與其他人較難建立新的緊密人際關係。但人是有群體的傾向及需要的,故一些著重群體關係的宗教如基督教,就能滿足他們的需要。基督教家庭教會就成為了新來城市人口尋求人際關係網絡的地方。當關係建立起來後,通過定期的聚會及成員之間加深了解,令家庭教會內部的關係織得更緊,內聚力強大,令他們有能力去共同應對外來的壓力。

不斷增長的城市人口,亦為那些以吸納新會眾為其宗教信仰重要教條的宗教如基督教福音派教會,提供了不斷發展的空間。因此,一些成功的家庭教會,其成員數目亦會隨時日而不斷累積擴大以至倍增。但當人數增加到一個程度,若聚會點面積受到客觀條件的限制,那就會令增長減慢。對追求增長的家庭教會來說,尋找更大面積的聚會點,既是現實的,也是信仰層面的考慮。

市場化也會帶來自由化,因人們可在市場上眾多的商品中,自由地選擇自己需要及喜愛的產品及品牌。經濟上的自由度亦會擴展至其他生活層面。人也先天有宗教的傾向及需要,雖然伴隨著現代化的世俗化,會減弱人的宗教傾向,但不少人還是會追尋物質以外的心靈需要,而這是能由宗教提供。人因而也會在「宗教市場」上作選擇。一些宗教是會採更積極及進取的態度去吸納會眾如基督教的福音派教會,故家庭教會的增長是相當快,搶佔「宗教市場」更大的份額。

市場化帶來的經濟增長,令城市內一部份人口的收入增加,出現了中產化的現象。中產化一方面令人們不再只是為了生活而奔波,可有多一點空間去思索物質需要以外的問題。當這些本身有經濟力量的人加入宗教團體,而這些宗教團體若強調奉獻是信眾的宗教責任如基督教,那就令家庭教會可擁有自身的經濟力量。

這帶出中產化另一影響。配合著市場化,不少人不再是為政府或國營機構工作,那令他們在經濟上以至其他方面的自由度進一步擴大。家庭教會亦同樣不用依附政府或國營機構也能有自己的活動空間。那即是說家庭教會有更大的潛力按他們的宗教信仰去策劃其活動,但這卻未必是一個專制政權所能接受,故家庭教會對要掌控一切的專制政權是會構成威脅的。

在自由化與中產化下,人亦會變得更個人化。這不是說人不需要群體,而是人對權威的看法出現了變化。人不會再那麼容易順服於由上而下的權威,對政府機構及官員的態度,愈益不會盲目地服從,而必須有他們個人認為正當的理由,才願意接受政府的權威。個人化也令人更敢於挑戰不合理的政府政策及法律。在個人化進入了家庭教會後,宗教信仰理念會提供新的正當理由讓人順服於權威,但終極的權威卻不屬政府,而是能代行神的權威在地上的教會領袖。若政府的權威與教會所代表的神的權威有衝突,信徒的服從對象自然是教會。

現代社會亦會變得更理性化和知識化。宗教的影響未必會因而被削弱,只是人們對宗教的要求變得更高,其神學系統必須更複雜及完備,才能吸引高知識水平人士成為信徒。基督教正屬這類高階宗教,故能吸引不少知識份子加入。知識份子加入教會後,他們亦會運用其知識協助教會的運作和發展,那令家庭教會擁有高水平的管治能力去應對外來的壓力。當家庭教會與政府出現衝突,他們將是政府不易對付的對手。

現代化令中國的基督教家庭教會有了更大的空間及更大的實力去自行決定涉及教會及信眾的事宜。當一個專制的政府嘗試要干預家庭教會已享有的管轄空間,衝突就難以避免。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