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7日 星期四

領袖的風格

兩位疑似特首候選人展現出兩種不同的領袖風格。唐英年強調領袖需要能夠在社會擅於與各界溝通,並在社會內凝聚共識,令各界可為共同目標一起努力。梁振英則認為領袖單單講共識是不足夠的,一般仲裁員和調解員亦都可以做得到;他認為社會共識永不能取代領袖的價值觀及領導能力。

他們可能基於不同的經歴而對領袖應有的風格有不同領受。但重要是香港現在需要的是哪種風格的領袖,或應是說香港社會能接受哪種風格的領袖。

不少人批評特區政府過去多年都是議而不決,政策都不能有效推行。看來香港是需要一個如梁振英所說的那種有強領導力及決斷力的領袖。梁振英似認為一個領袖的認受性主要是源自其個人因素,即有著帶領社會的個人能力及魅力。但我們不要忘記曾蔭權當年初上任時也是享有高民望,也是說要強政勵治,但到了現在,他只能是「坐困愁城」,滿足於民意調查的低評分。

這是因為到現在為止特首仍不是由普選產生,令任何坐上特首之位的人,即使起先是享有高民望,但因缺乏選民明確透過選票的授權去施行管治,一旦提出的政策不能符合選民的即時期望,民意自然就會離他而去;但他卻不能利用選民授權的憲政機制所賦予他的認受性,在面對強大反對聲音時仍可有權威地帶領社會走過艱難的階段而最終能成功推行政策,讓社會可分享到政策的成果。

觀乎香港社會的多元性及利益矛盾愈益加劇,因著個人能力及魅力所賦予的認受性又是如浮雲般不穩定,而特首又缺乏由體制而來的認受性,那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發揮其「調解員」的功能,促成社會各種不同利益達成共識,以公民參與的方式為他的政策而非他個人賦予認受性,那才能成功帶領香港走向未來。這正是唐英年所描述的領袖風格。

因此,並不是強勢領袖本身有問題,而是在香港的政治現實之下,即使一位特首希望強勢,令他根本不可能做得到。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