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2日 星期一

中國不會有「金正恩」


北韓最高政治領袖金正日逝世,從電視看到北韓全國人民深切哀悼,其面容仍幼嫩的兒子金正恩,掛著哀傷的表情,在雪地扶著靈車送別父親。金正恩之前雖沒有任何政治經驗,卻繼任為北韓的最高政治領袖,是金氏第三代在北韓掌握政治上權力最高的位置,至少是名義上。
外界對北韓的政治狀況認知有限,但按常理推算,金正恩個人在此階段應還未享有政治實權,實權應是由多位輔政的軍政老人共同行使。金正恩之後能否真正掌握實權,就可能要經過一段時間的政治更替及權力鬥爭後才知道。但從北韓到了這時候,仍要把一名沒有任何政治經驗的「幼主」推出來擔當最高政治領袖,或可看到北韓現在所處的,仍屬前現代的政治狀況。
以北韓高度軍事化及對人民管制嚴密的管治體制去看,人們能實質反對現政權的機會應不會太大。但任何政權也不能單靠強權來維持管治,它也必須在人民心目中享有認受權威 (legitimate authority),政權才能得以持久。北韓雖號稱是一個共產國家,但從北韓現政權仍要在前領導人的安排及吩咐下,由前領導人的子嗣繼任,就可看到北韓仍是一個依靠封建血裔來為政權產生認受權威的社會,與前現代的帝皇時代相似。
從外界看,這是難以想像的,但一個政權的認受權威,並不是按甚麼客觀標準釐定,而是由當地人民的政治文化來決定。若當地人民接受由前領導人的子嗣繼位,那麼按這安排而產生的新政治領導層,就在當地享有認受權威。我們無從知道北韓人民是否真心認同這種認受權威,但北韓現政權選擇這樣做,至少是他們認為這在當代的北韓社會中,在政治上仍是有用的。
相較於中國,由前領導人的子嗣繼任,應不可能再在中國的歷史中出現。在滿清最後一位皇帝宣統之後,中國已沒有一位政治領袖是可基於封建血裔來為自已贏取認受權威了。所有意圖稱帝的(如袁世凱),都沒有好下場。中國人的政治文化中,已至少是拒絕了由封建血裔來產生政治權威的政治體制。但這不代表中國人已拒絕了強人統治。
北韓的權力交替模式還可理解為是依靠另一種認受權威源頭,就是由具強大政治魅力的政治領袖指定繼任人,而繼任人所享有的認受權威,至少在繼任初期,並不是依靠他自己個人的能力或魅力,而是建基於人民對前領導人的絕對信任之上。當然這種認受權威可以是相當短暫的,當人們對前領導人逐漸淡忘,或看到繼任人多方不及前領導人,他們對繼任人的支持就可能逐步減弱。繼任人若不能為自己及新的領導層找到另外的認受權威源頭,其政權的認受權威就會逐步削弱,令管治出現困難甚至危機。
中國雖不會再以封建血裔來為繼任人建立認受權威,但由前領導人所指定的人來繼任,而繼任的新政治領導還是要依靠前領導人的強大政治魅力來為自己提供所需的認受權威,卻在上世紀七十年代至近年,仍是在採用中。在毛澤東死後,由他指定華國鋒接任,就可看到最清楚的例子。另外,鄧小平先後指定胡耀邦、趙紫陽、及江澤民為中共的最高政治領導,也在在顯明他們各人本身的認受權威,都在一定程度上是要依靠源自鄧小平個人所享有的認受權威。甚至中共現任的最高領導人胡錦濤,也盛傳是由鄧小平「隔代欽點」的。
中共下一代的政治領導層會在今年產生,相信這會是中國歷史中,在政治權力的更替上,上一代政治領袖產生作用較少的一次。一方面是因為上任的政治領袖包括江澤民及胡錦濤,他們本人都不如之前的毛澤東或鄧小平般享有那麼強大的政治魅力可「過戶」給繼任人。另一方面,即使是在中共裏面,其政治文化也已發展至一個階段,再不可能是由一位政治領袖說了就算,讓上任的政治領袖去指定繼任人。
相較於北韓,經過百多年的政治演進,中國社會的政治文化是前進一點的。可能有人會說,這一點有甚麼值得說,中國的現狀離現代管治體制及其採用的認受權威,仍有很大差距。誠然這是對的,但我相信,從憲政發展的角度看,每一步的進展也不要輕看,因當前看來是很小的一步,卻可能是以後重大轉變的起點。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