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30日 星期五

有為的特區新時代?


上星期的白票運動失敗了,所以在很多港人不情願下,香港也要進入一個新時代。這新時代有一特點,就是特首會是一個民意支持度不高但卻聲稱要有大作為的人。過去的特首初上任時,或是要有大作為但民意支持度相對上是高,或是民意相對上是高但卻不求有大作為。
特特首要有作為就要有高的民意支持度,但他的民意支持度不高卻是不能不承認的事實。他大可甚麼也不作,寄望一切沒有甚麼大變動,也沒有甚麼「風暴」臨港,或可捱過五年。但在香港眾多深層次矛盾下,不作為也可令自已陷入危機。更何況新特首多次強調要有所作為,要有所作為就必須針對民意支持度不高這一點。
相對於之前兩位特首,新特首在面向鏡頭及演辯的能力是明顯較高的。這也可能是他有信心能提升民意支持度的原因。但這是否足夠呢?要提升民意支持度,就得了解其成因,而成因起碼有三種。一、領袖所做的是民眾感到是直接或間接有利於自己,故給予支持。二、領袖所做的雖不是民眾感到是對他們直接或間接有利甚或是對他們的即時利益是不利的,但因他做事的方法和結果合符公義,故民眾仍願意支持他。三、領袖以其個人魅力讓民眾甘願支持一切他所做的,不問事情是有利或不利於自己,也不問做事的方法和結果是否合乎公義。
按這理解,只要投民眾所好,就可得著第一種成因所產生的支持度。我估計新特首首先必會針對這點,推出一系列措施投市民所好,那就可短期內把自己的民意支持高拉高。但這並算是真的有所作為,這只是做民眾所要的而已,也是難以持續的。要真的有所作為,就要得著由第二種成因所產生的支持度。其實第二種因所產生的支持度才能建立起真正具認受權威的政府。但這對新特首來說應是困難的,也可能是他在現有體制局限下所難以突破的。
要有大作為還有一個可能,就是得著由第三種成因所產生的支持度。但在香港的環境下,這可能嗎?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