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17日 星期二

新加坡與香港


沒有到新加坡已有差不多十年,最近再有機會到新加坡,發現轉變出奇的大,至少在城市建設及旅遊設施方面有了非常大的進步。印象最深刻是剛開幕不久的濱海灣花園( Gardens by the Bay ),當中結合了科技、環保、園藝及旅遊,雖 是一個人工園林,但在其中卻感到出奇的舒態。不禁要問,香港在海濱旁的土地也有很多,為何到現在還不能建設出如此的一個鬧市中的花園呢?
還記得之前中電主席米高嘉道理批評特區政府時說:「西九填海區和啟德機場舊址已丟空多年,假若中電在營運供電系統方面,其決策和執行效率也處於這種水平的話,今天的九龍及新界大概會是漆黑一片」。這或許也是梁振英早前談到香港速度時,抱怨香港決策遲緩,他心裏可能正是以新加坡為比對,希望香港速度能變成新加坡速度。我也同意過去十五年,因著各樣的爭拗,令香港不能把注意力集中於建設,無論是民生或經濟的建設,的確是讓香港虛耗了不少的年月。
但問題是香港的情況與新加坡不同,香港人與特區政府之間,尤其是與新的梁振英的管治班子,因著各種原因,已存在極大的不信任,那令任何決策都不容易得到共識,也就難以快速上馬,邁步前進。這種因欠缺互信而出現的障礙,並不是中央領導人說幾句叫港人放下分歧,同心同德把力量放在經濟建設就可以;也不是特首和眾高官不斷呼籲港人要給管治團隊時間去做出成績而不是一味批評就可以的。
最重要是港人在過渡前的十多年及特區成立後十五年中,已領受了由不同爭議而引發的反思的政治洗禮。因而,要讓港人能同心去建設一個大家都認同的美好香港,就必須建立在一個能使人信服,是公平及公義的管治體制之上。
因此,香港要能如新加坡般加速發展民生和經濟,不是不可以,但卻要先在政治體制上完成根本的變革。以現有那完全與港人政治醒覺程度不匹配的政治制度去統領經濟建設,在新加坡或許可行,但在香港就是沒有希望的了。不幸地,我們可能還要再等五年,才見到有可能轉變的機會。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