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7月28日 星期三

香港獨立的迷思

前陣子香港有人攪港獨之說甚囂塵上,但這是否子虛烏有呢?
要成為一獨立主權國,必要有外在和內在的條件。
就外在的條件來說,根據國際法,要成為獨立主權國的主體必須擁有土地、人民、政府及與其他獨立主權國建立關係的能力。但這還不足夠。在二次大戰反殖化浪潮下,只有在殖民地或外來管治下的人民才享有民族自決權成為獨立主權國。
在1972年,聯合國應中國政府的要求,而英國政府又沒有反對下,已把香港剔除於殖民地之列。即使香港真的有人攪港獨,也沒有其他主權國會承認香港享有獨立主權國的地位。
就內在的條件來說,那社群必須有很強的自我意識,足以使社群的成員聯合起來和與其他社群分別開來。在後殖民地時代至過渡期,香港的本土意識的確在逐步提升,但這本土的意識有幾個特點。第一、雖然在香港出生的一代對香港有歸屬感,與之前移民的一代很不同。但這移民的血統卻同時產生一種向外的意識,對消了向心力。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的移民潮正好見証這點。第二、即使是有這種對香港的向心力,但卻沒有產生一種脫離的意識。香港人沒有意思要脫離殖民地統治,也同樣沒有意思要脫離中國。香港人大部份都是中國人,他們向香港之餘也同時有強烈向中國的意識。這從香港市民普遍接受回歸,表現出的民族自豪感和積極援助國內受災同胞可以清楚看到。
第三、不同的群體和個體都對香港有歸屬感,但卻是分散的。香港沒有一個共同的意識形態或具魅力的政治領袖把這些分散的群體和個體溶合起來成為一股能走向獨立的力量。即使在兩次「七一」之後,我們也看不見有什麼內在的轉變使香港人會攪獨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