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16日 星期四

更新公民參與的方法


國民教育引起的爭議,不單在於其內容,也在於政府如何設計、執行和檢討公民參與的方法及結果。其實也不止於國民教育的爭議,在近年出現不少的政策爭議,政府都是按已有的規則,在一定程度上捲入了各持份者參與設計及制訂相關政策甚至執行措施。但很多時候,到了政策即將執行的最後階段,突然出現一些新的公民組織,對已經過現行程序確立的政策提出強烈的反對意見。
政府已在政策醖釀階段開展了公民參與的程序,但那時候這些公民組織卻不走出來參與,而到了最後一刻才突然「爆」出來,政府官員是難免感到無奈的。但為何這些公民組織不在早一階段就站出來,可以是有很多原因,而也都是合理的。
一般市民都會在事情已相當緊迫時才會醒覺問題的嚴重程度。媒體的相關報導可能到了最後階段才能引起公眾的關注。有一些政策的細節可能到了最後階段才公布,而公眾過去可能是原則上支持或不反對這政策,但見到細節時才驚覺政策並不符合他們的意願,故到了那時候才走出來反對。有時候則可能是單純因為政治的氣氛改變了,以前能為人接受的政策卻一下子變為一個不受歡迎的政策。
故關鍵並不是如何在設計任何政策的公民參與的方法時能儘可能預見這些情況,減少政策到了要推出前的最後階段才出亂子,因那可能是任何細密的策劃也避免不到的,而應是當出現了這情況,政府應如何回應。
政府必須明白及接受大部份人都不會是故意去令政府難做的,而這些公民在他們本已相當䌓忙的生活中,仍願意付出時間去關注公共政策,那他們必然對政策是有著相當強烈的看法才會這樣做。他們其實是應該得到認同及尊重的。因此,當一個政策即使已經過很詳盡的公民參與程序,但到了最後階段仍是出現一些之前未有捲入的公民組織出來反對,且是有著有力理據的,政府應暫緩推行,再進行新一輪公民參與程序,讓這些之前未有參與的公民組織可再有機會提出他們的意見。
還是那一句,慢慢來,比較快。

沒有留言: